正文 第327节

作者:居原氏
    2011-4-2320:31:00

    (续上)

    要理解这一现象,还是要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谈起。在第三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帝制国体的社会结构,由乡村自治共同体、士绅政治共同体和皇权共同体三部分构成;且士绅政治共同体,是乡村共同体这个自律世界,与皇权共同体这个他律世界联结的媒介;其中,上层入仕士大夫,是皇权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着子民的角色,下层未入仕士子是乡村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着“父老”的领导着角色,而在士绅政治共同体内部,它们是兄长和昆弟关系。

    由于社会结构的这个特征,当下层士子的共和革命出现时,处于离析情绪之中的上层立宪派士大夫,便选择了与革命者合作一起去推翻满清政权,而且如果没有立宪派的合作与支持,武昌起义是否可以奏功,尚难预料。

    这为新秩序的建立,留下了一个兄弟之争的隐患。

    2011-04-2320:34:21

    (续上)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建立新秩序过程中最需要的军事力量,掌握在依附于皇权的北洋新军的军绅手中,而年轻革命者手中不甚齐整的军事力量却又自行瓦解,窥视着权力的军绅们,自然不会自动听命于共和革命者与立宪派的联合,更何况,这个联合体还因为社会历练和旨趣的不同,在争着是非!

    孙文让权于袁世凯的局面,既与年轻革命者没有政治经验有关,也与长期在社会上层浸泡的立宪派,是一帮文人官僚而不是政治家有关,举凡张骞、汤化龙、汤寿潜、蔡元培、章炳麟、熊希龄、梁启超等,哪一个人是“诸葛亮、刘伯温式的深思熟虑的谋士”【1】?

    即便是他们有高超的政治智慧,也还需有可以使智慧发挥作用的条件才行。

    这个条件并不具备,与立宪派合作共事的是孙文和黄兴,而不是华盛顿和拿破仑。

    华盛顿打赢独立战争和建立合众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孙文根本不具备,长期在国外摇旗呐喊本身,实际上已经使孙文远离了近代共和制所需要的民权基础,他所拥有的政治热情,和一知半解的美式共和知识,根本不可能成为共和国体所本的宪法的政治基础。

    黄兴被称为东方的拿破仑,但这个拿破仑,既无军队,也无军事韬略,更无野心,有的只是推翻满清和知行合一的个人信念,他不可能为临时约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实力保障。

    这属于政治策略方面的问题。

    【1】朱宗震著,真假共和-1913-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山西出版集团,2008年。

    2011-04-2320:37:01

    (续上)

    就社会结构本身来说,民权共和宪政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是士绅政治共同体,他们革命的对象是皇权共同体,而乡村共同体是他们遗忘的民权的基础。

    仅就中国的经验来说,如果没有乡村共同体的参与,不管是政变、兵变还是民变,都很难取得最终的成功。

    这不是指农民们跟着陈涉、张角、黄巢、李自成去造皇帝反的事,而是指革命者必须为自己的社会目标,去取得乡村社会的认可,更何况现在面临的,是国体转型和新国体建设的重大问题。

    空乏的民权共和,是不可能为乡村社会认可的,这与乡村社会的文明状态没有关系,而与致力于民权共和的先生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有关。

    虽然孙文早在1905年就提出了民生主义问题,也将革命的民生目标确定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但他在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中,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如何能让只知“共和”是不要皇帝的乡村社会,来赞襄共和呢?

    由于社会民众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要皇帝而要共和,让民众去投票赞襄袁世凯做皇帝就没有什么不可。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