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5-3021:41:16

    4、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与问题

    尽管蒋中正政府始终面临着派系斗争及地方军阀的挑战、**的挑战、日本侵华的挑战,但在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是维持了国家名义上的统一,并于1928年7月宣布了各类不平等条约需要在新的政治基础上,按平等原则进行修订、由新条约取代和废除的政策。

    这促使美国(7月)、德国(8月)、比利时(11月)、意大利(11月)、英国(12月)、法国(12月)和日本(1929年5月)先后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平等的关税协定,恢复了中国的关说自主,列强也原则上同意放弃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也成功地收回了部分城市的外国租界;

    1943年时全部外国租界被收回,并在这一年,美国率先自动废除了所有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除香港、澳门、台湾及澎湖列岛等仍为英国、葡萄牙、日本占领和控制外,基本结束了长达100年的中国被列强欺压和掠夺的历史。

    2011-05-3021:42:52

    (续上)

    交通与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铁路从1928年的8000公里增加到1937年度13000公里;公路从1921年的1000公里增加到1936年的115703公里;1930年筹建中国航空公司,并开通了12条国内航线;邮政也由1921年的不到1万间邮政局、40万里邮路,发展到1936年的1.4万间邮政局、58.48万里邮路;1936年,电报线路总长达9.53万公里;长途电话也从1925年的4000公里增加到1937年的52200公里。

    2011-05-3021:59:32

    ()续上

    尽管工商业的发展困难重重,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如1931-1936年间,工业的年增长率为6.7%,10年中发电量增加了一倍,年增长率为9.4%,棉布年增长16.5%,银行储蓄增加15.9%。

    这些增长,比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都要出色,如希特勒的德国,1936年的产量仅比1929年增长6%,美国却降低12%,法国降低21%【17】。

    如果考虑导这些出色的增加,是在政府用于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到4%的情况下发生的,就可以知道,实际上政府对工商业的发展几乎毫无贡献;相反,政府通过借债和贷款将资金投入工商企业的方式,强化了对1917年以来日益活跃的私人企业的控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33年成立的中国财经开发公司,由于政府资金的巨额注入,其资产迅速由1934年的1260万元增长到1936年的11500万元,充裕的资金,使这家公司得以以贷款和共同管理的方式,介入各类工商企业,它的大部分持股人是政府官员(如财政部长孔祥熙)以及政府控制的银行官员(如中国银行行长宋子文)。

    政府便通过这一新的“官商合办”企业,来控制那些盈利性行业。如1937年时,政府控制了全国约70%的银行资产,给予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宋子文的中国绵业公司,是1936-1937年间中国最大的日用品贸易公司,1937年中国银行控制着15家纺织厂,占总纱锭的13%等。

    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另一机构,是1935年成立的蒋中正的国家资源委员会,作为军事委员会的代理机构,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支持国家武装力量的工业基础,尽管这个委员会的实际功效很低,但由此可知蒋中正政府的工商业发展政策,只是为了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或者需要一个支持其军国主义的工商业体系,而不是为了强国和孙文的民生主义。

    这从国民政府极其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可以得到证实。

    由于对土地问题漠不关心,政府将土地税这个传统的政府岁收主要来源,委托给省级政府,而依靠关税和商业税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收入;

    1928-1935年间,政府42.23%的收入来自关税,17.13%来自盐税,9.16%来自商业税(厘金),这笔收入只能满足经常性开支(40.3%为军费,25-37%为债务)的80%,政府从未达到过财政平衡,缺口部分靠赤字政策来解决,使滥发纸币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导致1948-1949年间的经济崩溃。【18】

    【17】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8】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