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3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7-0521:48:44

    【**思想及其来源简评】(下)

    那么,**是怎样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呢?

    现成的答案当然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实际上,这一答案并不完全可靠。

    与其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中国革命者提供了革命的理论启蒙,不如说实用主义给予**的启示更大一些。

    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主张的阶级斗争学说,在中国并不能找到马克思在欧洲可以找到的样板。

    尽管中国存在着地主对穷苦农民的剥削,但这种“剥削”与欧洲封建主义的压迫并不相同,它是乡村自治体中社会结构的一种正常现象;皇权制度时期的“均田制”是中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伴随着土地集中而出现的土地租佃现象,本身并不是一种社会不平等,而只是因土地多寡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身份差异,每个朝代晚期出现的土地兼并现象,在晚清时期并不严重,依靠占有土地而形成普遍的严重剥削现象,是军阀混战期间并在其后才出现。

    2011-07-0521:51:21

    【续上】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事实上并不如文学作品和理论家们看到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的商业资本所投资的工厂,不管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不构成国家经济的主要部门,而商人资本家和工厂主也大多秉承着实业救国的理念,他们是一个总数不到2万人的社会群体,并没有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形成所谓的阶级力量。

    如果说,的确在乡村的土地上和城市的工厂里存在着剥削现象的话,它们也并不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也无法承载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而它们之所以被**赋予了革命的使命,其主要原因,是李大钊对“庶民革命”的理论认知。

    这种理论上的认知,由于展示了孙文深以为真的“国民革命”所包含的“革命先革其心”的思想内涵,而成为知识分子们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实践对象。

    这实际上是心物一元论被来自于西方的心物二元论冲击后,产生的消极影响在作祟。

    这说明,如果不是革命者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做了错误理解的话,就是纯粹为了找到革命的有效方案,而采取了革命的实用主义方法。

    2011-07-0521:52:57

    【续上】

    这就是第二个方面的问题,胡适鼓吹的实用主义,与中国艰难复兴的经世之学之间,产生了奇怪的结合。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新文化运动后期在胡适和李大钊之间发生的关于“主义”和“问题”的争论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张主义的李大钊,选择了以行动去推动革命,而主张研究问题的胡适,却专心做学问去了。

    **在1920年参加并积极发动了湖南自治运动,使他认识到社会基层组织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7】。

    因而受李大钊、蔡和森和陈独秀的思想影响,而产生了从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立场上来寻求力量的倾向。

    2011-07-0521:54:41

    【续上】

    **在1920年9月26日发表的《湖南自治运动应该发起了》中说道:

    “无论什么事有一种“理论”,没有一种运动继起,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不能实现出来的。……我觉得实际的运动有两种:一种是入于其中而为具体建设的运动,一种是立于外而为促进的运动,两者均属重要……。”【8】

    **在强调两种运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这样的一个认识,有效的运动必须发源于“民”,他说:“假如这一回湖南自治真个办成了,而成的原因不在于‘民’,乃在‘民’以外,我敢断言这种自治是不能长久的”。【9】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