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5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7-1618:34:49

    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及农业和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

    1、土地及租佃关系、赋税及农民负担问题

    晚清至1930年代,中国在人均土地减少的同时,土地集中趋势却在增加。

    但正如学者们认为,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晚清的农村生活已处于贫困状态。

    乡村的贫困,与中国整体上滑向贫困的趋势相一致;在1900年以后,贫困速度开始加快,财富向城市集中的速度也在加快,特别是大土地拥有者和乡间士绅向城市的汇集,将原产生于农村且部分会惠及于农村的财富抽离了乡间。

    而晚清至1930年代之间,广泛存在于乡间的押租制,改变了乡村的土地关系,使土地的商业化经营成为离析乡村自治共同体的变革因素,地主及乡间士绅作为中国乡村社会主导者阶层,与相邻为生的村民们之间的休戚与共关系被破坏,加上**农民运动所释放的对富人的仇视情绪的蔓延,这使仍然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在生活贫困之外,又出现了精神上的贫困。

    双重贫困之下,农民们陷入了无望的深渊,直到后来承诺给他们以新生希望的左派革命者(社会主义者)出现。

    2011-07-1618:37:18

    【续上】

    但与革命者所宣扬的观点不一致的是,乡村土地集中现象趋于严重,是从1918年后大规模军阀混战导致对乡村管制力下降后开始加强的。

    按1918年农商部统计,户均10亩以下者约占总农户的42.3%,30亩以下者约占总农户的26.7%,户均30-100亩者,约占25.6%,超过100亩的约占0.54%;

    而到1934-1935年间,全国土地委员会及财政部对16省的调查表明,相应的农户比例为59.6%,29.4%,9.68%和1.34%。

    另据同一调查,1934-1935年间,16省户均土地2.64亩的农户高达35.6%,他们属于乡村中的贫困阶层,也是左派革命者能够在土地革命中,找到支持力量的社会基础。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