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9节

作者:居原氏
    2011-07-1720:40:47

    【续上】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将革命的注意力从城市转向农村之前,农民们就经常以自发的方式,通过暴动、骚乱和秘密结社等形式,针对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展开反抗活动。

    这些活动虽然有时异常激烈,但通常“既突然又短暂,对既有的社会秩序很少能产生威胁。……在农民的自发行动与**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利用农民不仅是抓住了机会,而且也是一种挑战!由于忠于列宁的学说和模式(不考虑农民是否是比工人更为基本的革命力量),在夺取政权过程中成为专家的中国革命信徒,凭借不仅能唤起民众的热情,而且能唤起他们仇恨的熟练手段,极好地利用了挑战并克服了困难。”【10】

    在利用自发的农民运动这一点上,**人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更是一个对农民日益穷困的生活,怀有极大同情心的拯救者。

    【注10】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1页。

    2011-07-1720:44:38

    【续上】

    专门研究中国农民运动的毕抑高,认为20世纪初的中国农民运动有三个特征。

    首先是农民中的阶级意识淡漠,这种淡漠反映在直接反对富裕地主阶层的社会运动较少,而是反对官员和政府的传统运动较多。

    因为中国农民经常有国家压迫意识,军阀混战和滥用国家职权,以及地方政府的渎职行为,将苦难带给了乡村,是农民们最重要的感受,这些感受来源于农民自认为长期以来对国家承担的不求回报的责任和义务自觉中。

    在农民的概念中,富裕人家的欺压和盘剥行为只是个别**件。

    自发农民运动的第二个特征,是狭隘的地方主义。

    对家族、地方和国家的忠诚,是中国农民情感世界的核心,当面临各种灾难以及外部压力时,农民们很自然地具有把自己归属于地方团体的意识,而不是阶级意识,即使在生活极其困难情况下,农民们也很少直接支持以劫富济贫为原则的“义匪”,可以间接证实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农民运动的第三个特征,是一成不变的防御性,即农民们总是未到走头无路时,不会采取大规模的暴力行动或群体反抗运动,即使是可能会对外来进攻进行强有力的反抗,但也永远不会采取主动(按:实际上所有中国人而不仅是农民,都是如此来处理外部压力的),即他们的反抗行动是受对手支配的,这便是**那句明言:压迫愈大,反抗愈烈。

    对农村和农民来说,他的外部世界包括地方当局(提高赋税)、天灾、土匪以及镇压土匪的士兵。

    这些不同于农民自身的外部存在,只有构成对农民生计的重大威胁和压力时,才会成为农民反抗和暴动的原因。

    而且在实施暴动之后,农民们的主要目标,会转向尽快去恢复那些曾经导致他造反的旧有社会秩序,而不是企图去建立一个新秩序。

    2011-07-1720:46:19

    【续上】

    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农民运动的主要特点。

    第一,农民自身不会自发地组织农民暴动,绝大多数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由村、乡或区中的士绅来组织和鼓动的,一旦被组织起来,就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了,而是整个乡村的问题。

    第二,所有自发的农民运动,都不具备直接与当局进行对抗的能力,因而总是突然发生而又很快被平息。

    第三,农民的革命潜力如果存在的话,这个潜力主要来源于政府远离农民而导致的农民将政府看作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外来者的假定。

    而正是蒋中正政府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城市和军事力量的政策,才为**将农民改造成革命的士兵,提供了可能。【11】

    【注11】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1-336页。

《国体转型与共和之路——以新历史文化观解析近代史(连载)》最新章节就到艾克小说网【www.ik555.net】 手机版【m.ik555.net】